【羊城新动力•聚焦两会】广州市新联会常务副会长唐忆鲁为广州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2023年市两会期间提交两份提案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新联会常务副会长唐忆鲁 在广州市2023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鲁忆鲁为广州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 帮助特殊人群应对新冠常态化威胁》《丰富春节活动促消费 提振市民经济信心》两份提案。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  帮助特殊人群应对新冠常态化威胁

疫情管控放开对老年人、体弱者及长期基础疾病群体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的医疗系统因集中了大部分新冠救治资源,也因此在高峰时期成为病患集中求助的地点,受到严重冲击。

但另一方面,网点遍布广州城区、能够及时就近协助老人应对病毒威胁的社区医院,却在急症救治方面无法发挥作用。原因在于社区医院配套资源不足,包括口服药物、氧疗设备等供应缺乏,医疗人员的救治操作未完善,疫苗接种推广也存在漏洞。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有针对性地改善以上项目,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在降低老人等高风险人群的新冠重症率、死亡率方面的重要作用,救治老年人、体弱者及长期病患群体。

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医院新冠医疗救治物资不足

据专家张文宏介绍,充分利用“黄金72小时”,使用氧疗、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营养治疗“4步法”,可有效控制住高风险人群的病情向危重症发展。此处提及的医疗物资,除了新冠口服药物,其它都是较为常见的医疗物品。但目前,广州只有小部分街道社区医院投放了新冠口服药物,可针对性救治病人。而血氧仪、制氧机、雾化药物等的数量则良莠不齐,未有针对疫情高峰进行超常规的配备,远未能满足病患救治需求。这是阻碍社区医院对病患进行及时救助的核心门槛。

二、社区医院未建立新冠急症黄金72小时救治方案及体系,未成为应急诊疗的主阵地

除了对应的医疗物资,社区医院目前也未针对新冠急症建立成熟有效的救治方案和体系。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于熟练运用有针对性的医疗手段、相互配合开展救治,也缺少培训和预演,因而救治效果并不理想。对于病患及其家属来说,对寻求社区医院帮助缺乏信心。

三、仍有较多老年人未接种疫苗,未获得基本保护

广州老城区房屋相对老旧,以楼梯楼居多。而老房里面居住的恰恰是老年人、长期病患者。身患基础病的老年人,通常也伴有肥胖超重、腿脚不便等行动困难。阻碍他们前往接种疫苗的,可能不是他们意识上担忧、抗拒,而是上下楼前往社区医院接种。

相关建议

一、集中力量,快速向社区医院投入足够应急医疗物资

建议广州市委市政府迅速集中力量向社区医院投入医疗物资,如血氧仪、制氧机等,特别是要广泛供给抗病毒口服药物。

二、快速培训社区医院医疗团队,开展有效的社区72小时救治

建议尽快对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培训预演普及氧疗操作,培训巩固如何对症使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营养治疗等用法用量,确保医护人员精准救治病患。政府也应迅速制定印发指导手册,培训可对病患就诊流程进行指引及辅助的志愿者,在疫情高峰时期帮助指导病患家属如何有序开展社区治疗和居家治疗,以协助应对社区医院人员不足的困境。

在应急医疗保障建立的前提下,政府应做好充分宣传,引导民众在新冠急症之际前往就近的社区医院进行救治。

三、有计划开展上门为老年群体进行疫苗接种的计划

建议在疫情高峰期后,社区医院有计划地深入摸查辖区内因年纪过高、腿脚不便及肥胖超重的老人或长期病患者情况,对应给与上门疫苗接种、日常防护方面的支持,以协助该类群体得到基础保护。

丰富春节活动促消费  提振市民经济信心

2022年对于广大市民群众来说是不容易的一年。在传统观念上,步入新的一年意味着看到新的希望、作新的打算。因此2023年的春节,可能有着比过往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三年疫情管控放开,以及全市刚经历奥密克戎感染高峰的背景下,建议市委市政府从让百姓过好年、温暖人心、提振来年信心等角度,高度重视2023年春节的节点,办好活动,做好支持,展现百年商都不一样的烟火气、人情味。

当前广州春节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花城广州的新年传统大型项目有待优化提升首先,广州的新年烟花汇演已停办十年。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型项目,烟花汇演在停办前已连续举办18年,是广州市民的集体回忆,也是广州新年期间的标志性项目。停办节省了相关费用,但毫无疑问年味也大为削减。在社会信心和民众生活热情需要被激发的当下,烟花汇演应考虑重办。其次,在越秀公园、文化公园举办的传统元宵灯会,目前停留在较为单一的观展功能,在活动丰富度、互动性方面有待提升。再次,2023年广州传统花市重新开放举办,但疫情三年连续停办或改线上花市,商家及市民对于聚集型活动都需要重拾信心。这意味着社会各界需要作更充分的准备措施、消除商家市民顾虑,以及提供足够的现场支持,才能把花市办好,回复过往水平。
二、市民对堂食仍存顾虑,同时餐饮业亟需恢复营业收入虽然新冠肺炎已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并转“为乙类乙管”范畴,但三年疫情的危害,人们对于堂食仍然心有忌惮,对于堂食聚餐持保守态度。而另一方面,餐饮行业在三年防控期间经营已十分困难,把握春节的机遇做好营销、改善收入的需求非常迫切。两者之间需要新举措进行平衡。
三、新年假期期间,青少年缺少相应的有益科普活动文化活动可参与新年期间青少年均在放假,许多家长希望安排丰富有益的活动,让孩子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假期。然而广州的文化机构、科研机构新年期间却经常休息、闭馆,或者减少相关展览活动,导致青少年只能宅家看电视玩游戏的同时,也浪费了广州丰富的文化机构资源。

相关建议

一、办好烟花汇演、花市和元宵灯会,在留住传统文化因子的同时,打造丰富高雅的城市节日文化一是恢复大年初二烟花汇演活动。烟花汇演是广州人很重要的城市记忆,也是广州很重要的城市名片,同时还是中国人传统民风民俗,应该恢复。提升举办烟花汇演的视野,与专业的烟花艺术团队合作,让停办十年的项目以更加符合当下市民审美、心境,更匹配广州城市形象的方式再度亮相,打造集市民娱乐、社会经济效应和城市文化于一身的优质节日活动。与此同时,积极研究在各区划定烟花燃放区,允许百姓自行燃放烟花。二是引入社会资源,在文化公园、越秀公园的传统元宵灯会加入丰富多元的互动类活动,使观展的市民有更多选择,增强灯会的吸引力和留客时间。三是花市重开应提供政策支持摊位减租,延长花市时间。将大年三十结束的花市延长至大年初三,让春节期间百姓有地方逛,有事情做。前期加大对花市的集中宣传力度,鼓励民众有序参与花市活动,增加商家参展的信心。花市期间做好充足的秩序维持、便民措施和应急管理,让市民在安心、放心的环境下重温线下花市带来的热闹、愉快。
二、鼓励各大传统餐饮企业售卖预制菜,发展非堂食餐饮服务建议商务部门对传统餐饮企业在制作、售卖预制菜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比如以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引入预制菜制作、储存、运输方面的供应商,以更优惠的价格为传统餐饮企业提供预制菜服务,让餐厅能够快速发展预制菜业务,把握春节促销商机。
三、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各大文化单位,鼓励中小学生参观建议支持各博物馆、历史文化展览机构,在春节期间“不打烊”,并免费开放给中小学生参考游览。建议广州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举办的“科普广州”活动春节期间照常举办,开放市内近百所科研单位机构、院校和科普展览中心资源供参观。为吸引外地游客,提升广州的城市旅游体验与知名度,可积极研究将原本仅面向本市青少年的该活动,扩大为外地青少年游客也能参与的活动。

唐忆鲁  简介

2004至2006年,曾任职于网易

2006年,加入多益网络,后出任多益网络CEO

2022年任广州离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先后担任广州市工商联(总商会)执委,广州市黄埔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校外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被评为“中国游戏产业十大影响力人物”“年度科技创新CEO”“2020 年度游戏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等。2021年当选为全国科协十大代表,并受邀参加建党百年庆典仪式,彰显了广州市新阶层人士的风采。

作为行业代表,唐忆鲁女士牵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落户广州,极大的提升了广州的产业地位。推进广州市新联会网络游戏行业分会成立,为更好地团结凝聚网络人士、发挥网络人士作用创造积极条件。同时,大力支持广州市新联会出版展示改革开放40年间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创业创新、不懈奋斗的纪实图书《勇立潮头》。

作为广州市政协委员,唐忆鲁女士在履职期间积极承担职责使命,坚持履职为民,实干担当。为游戏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极献言献策,呼吁行业自律,保护未成年人,推动互联网人才体系认证,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议全面支持创新创造,为中国文化新领域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根据广州的发展情况,从人才政策、交通枢纽、长远发展等方向,产出相关研究成果,并报送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口部门。其研究成果入选《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2)》。

学术研究方面,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广州市大湾区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谢康教授合作,进行广州游戏产业发展调研,产出了中国城市游戏产业竞争力模型,论证了游戏产业对数字经济的影响和贡献,对科技进步和电子信息的促进,对创造就业的贡献,对中华文化的输出向传播价值,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并以第二作者身份出版了《走向数据驱动的互动创新:2020年广州游戏产业研究报告》。

唐忆鲁女士热心社会公益,设立“翎羽计划”爱心基金奖教助学扶贫帮困,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千企帮千村”工程,开展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项目,助力市工商联精准扶贫项目开展,参与爱国拥军及关爱人民警察公益慈善事业等。